每年假期,都会迎来治近大潮,当中的“主力军”是近视青少年儿童。预防和控制近视的方法有许多,如药、手术、眼镜、针灸、按摩等,但并没一项技术可以完全医治和控制近视发展,减缓近视发展的角膜塑形镜受到了广泛关注。
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大视光科主任李巧玲表示:“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近视控制手段,夜间通过特殊材质镜片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,解决近视增长隐患,白天不戴眼镜也可以获得清晰视力。根据临床数据统计,有70%—80%的孩子在佩戴后近视度数几乎没增长,甚至有10%的孩子近视度数减退,但也有10%的孩子度数不断增长,和他们不健康的用眼方法有比较大关系。一般来说,7岁以上且散光度数不高的患者比较容易佩戴,也有特别针对散光的角膜塑形镜,但验配困难,要特殊设计,反复试戴。在验配之前,还要经过严格的眼部检查,排除角膜炎、倒睫、干眼症等眼疾后进行试戴和选片,试配合适并且无眼科禁忌的患者,才可以佩戴。”为了确定安全性,角膜塑形镜有比较严格的复查流程,复诊时间为配镜后的次日、一周、两周、一个月,前半年是每个月复查,以后是每2—3个月复查一次,镜片佩戴1.5—2年后需要更换。复查时,我们会观察孩子的视力、角膜以及镜片的佩戴情况,给患者定期指导,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,及时发现,及时解决,去除安全隐患。”
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大视光科主任李巧玲特别提醒,角膜塑形镜是目前控制近视比较有效的方法,任意打算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,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确认是否适合,符合条件的患者在佩戴后要定期检查,并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,确定使用的安全性、有效性,达到控制近视的目的。
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视觉质量影响探讨
近期,中国眼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,旨在探讨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(orthokeratology,Ortho-K镜)前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。研究指出,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引起视觉质量的下降,但下降程度轻微。角膜塑形镜医治青少年初发性近视质量确切,角膜塑形镜能快速、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,在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方面是值得肯定的。
选取验配角膜塑形镜55例11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,在戴镜前、戴镜后7d,1、3、6mo五个时间点利用OQASTMⅡ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和Topolyzer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测,分别获得各参数:眼散射指数(optical scattering index,OSI)、MTF截止频率(MTF cut off)、斯特列尔比(Strehl ratio)、OQAS值(OV100%、OV20%、OV9%)、高度不对称性指数(index of highest asymmetry,IHA)、高度离心指数(index of highest decentration,IHD)和不规则指数(aberration coefficient,ABR)。
角膜塑形镜戴镜前裸眼视力为0.21±0.13,戴镜后7d,1、3、6mo分别为0.48±0.15、0.72±0.14、0.93±0.13、1.02±0.13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OSI配戴前与配戴后1、3、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(P<0.05)。MTF cut off配戴前与配戴后1、3、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(P<0.05)。Strehl ratio配戴前与配戴后1、3、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(P<0.05)。OV9%配戴前与配戴后1、3、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(P<0.05)。IHA配戴前与配戴后1、3、6mo分别为4.13±3.59、19.11±15.38、17.78±17.12、34.18±23.34,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IHD配戴前与配戴后7d,1、3、6mo分别为0、0.02±0.01、0.02±0.02、0.03±0.02、0.03±0.01,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ABR配戴前与配戴后7d,6mo分别为0.29±0.51、1.23±0.71、2.10±0.59,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
温馨提醒:如您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,可以通过电话、网络、微信等便捷渠道向我们咨询,并能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挂号,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将给予您详细的解答! 请不要耽误,及时和我们的医生沟通,以便于早日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