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宁爱尔:亡羊需补牢,视网膜脱离手术要尽早

  视网膜脱离是什么?

 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眼科比较常见的疾病,通常会对视功能造成严重不可逆损伤,甚至失明。

  视网膜是眼球壁内层的膜状组织,正常视网膜与眼球壁紧密连接在一起,分为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,两层间有潜在的间隙。间隙中有水时会造成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的分离,形成了视网膜的脱离。脱离后,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不能感知到光线,造成视觉障碍。

  视网膜脱离有哪些症状?

  早期症状:闪光感,飞蚊症增多

  进行期症状:闪光感、飞蚊症,黑影飘动、遮挡感并伴随逐渐扩大、视力下降

  继发症状:眼痛,眼胀,眼红

  晚期症状:失明,眼球萎缩

  由于早期症状只有飞蚊症增多或闪光感,无疼痛且眼部外观无变化,许多患者未引起重视,等到眼前黑影或视力下降等症状明显时才诊治。

  随着脱离范围扩大,眼前的遮挡感会逐渐向视野中心移动,视力急剧下降,终严重影响视功能。

  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种类

  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众多,如眼部外伤、高度近视、视网膜后脱离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、视网膜静脉阻塞、葡萄膜炎、后巩膜炎、脉络膜肿瘤等眼部疾病等。

  不同疾病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的表现形式不同,一般分为孔源性、渗出性、牵拉性三种,有时不同种类的视网膜脱离会同时发生。

  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

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在视网膜上出现了一个裂孔,液化的玻璃体由裂孔进入,而造成视网膜脱离。常见于高度近视、外伤的患者。

  (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  2渗出性视网膜脱离

 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一般由疾病引起,如葡萄膜炎会产生炎性渗出液体聚集在视网膜下层,形成视网膜脱离。

  3牵拉性视网膜脱离

 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常见于眼底视网膜病变,如糖尿病,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等造成眼底出血并凝集形成积化的条索,即视网膜增殖膜,它的收缩会对视网膜造成牵引力,继而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。外伤或老年人在玻璃体发生后脱离的过程中,玻璃体也会牵拉视网膜形成牵拉性的视网膜脱离,时常伴有裂孔。

  视网膜脱离的诊治方法?

  牵拉性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一般需要手术,但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一般无需做手术。

  早期视网膜脱离可进行激光诊治封住裂孔,制止网脱继续扩大。但当网脱范围较广时,需要手术将脱离的视网膜重新复位,方法有两种:

  ● 巩膜外垫压术或者巩膜环扎术;

  ● 玻璃体切割联合注入气体或硅油,帮助顶压视网膜复位。有裂孔的情况下要在手术同时给与激光光凝、电凝、冷凝封闭裂孔。

  对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,要治原发疾病如葡萄膜炎、后巩膜炎、恶性高血压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、脉络膜肿瘤等眼疾 。

  无论哪种诊治方法,诊治目的都是将脱离的视网膜重新复位,使感光细胞重新获得营养而重新感受光信号,可能让视力重新恢复。恢复的情况以及程度,要看诊治的时机,如果诊治比较及时,有可能恢复得好;但是,如果诊治得比较晚,恢复的可能性小。

  视网膜脱离有哪些预防建议?

  高度近视

  高度近视眼往往眼轴较长,周边视网膜较薄且容易变性,有的甚至有潜在的裂孔,所以在外力(眼部外伤或头面部碰撞时)作用下,易造成视网膜脱离。

  所以高度近视应避免或减少打球等易撞击头部的运动,并建议每年定期随访一次眼底检查,如果发现裂孔,及时激光处理,能有效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。

  中老年患者

  中老年患者在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生理过程中,也有可能造成裂孔或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。当突然有飞蚊症增多的情况下,同样需要及时查眼底,排除早期视网膜脱离。

  其他眼疾患者

  其他有眼部疾病的患者如眼底病变或葡萄膜炎等,要定期检查,治原发病,避免并发视网膜脱离。

  即使没上述危险因素,若有突然飞蚊症增多,闪光感或眼前黑影飘动,建议及时诊治,检查眼底,警惕视网膜脱离,早期发现早期诊治!

  >>>如果想咨询相关眼病,欢迎进行预约挂号<<<

  温馨提醒:如您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,可以通过电话、网络、微信等便捷渠道向我们咨询,并能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挂号,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将给予您详细的解答! 请不要耽误,及时和我们的医生沟通,以便于早日恢复。

1-220S0145450Q2.png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web12/a/ziyuan/454.html